中午11时30分许,院里其他干警已经去吃饭了,但是在一间办公室里,还有一位法官在不辞辛苦的为双方当事人调解,他努力的平息双方当事人的情绪。经过一上午的努力,最后终于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,看着双方当事人在调解协议上签下了名字,他欣慰的笑了。他就是滴道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刘欣,全省法院调解能手,群众眼中最贴心的人。
刘欣于1999年调入滴道法院,历任书记员、审判员、副庭长、庭长,不论是担任何种职务,他均是兢兢业业,认真干好本职工作,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一致好评。2007年,根据院党组的安排,刘欣任职滴道区人民法院副庭长主持民事审判一庭工作,2014年2月,任民事审判一庭庭长。多年来,他始终坚持工作在审判一线,时刻保持着司法为民的公心,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,坚决维护法律公正,维护法律尊严,先后获得了黑龙江省政法工作先进个人、全省老年维权先进个人、鸡西市优秀法官、优秀审判员、优秀公务员等荣誉称号。这些荣誉,既是对他的肯定,更是对他的一种鞭策。刘欣不仅一心为民,他的业务素质也是一流的,在参加全市法院系统大练兵活动中,他每次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,多次获得奖章。
刘欣同志始终将人民群众放在自己心中,将她们的困难看作自己的困难。滴道区由于煤矿众多,而且最近几年经济不景气,破产的煤矿很多,导致拖欠工资的案件激增。2014年底,离过年还有一个星期的时候,20多名煤矿工人集体到滴道区法院立案,请求法院帮助他们将煤矿拖欠的工资要出来,让他们过一个好年。滴道法院高度重视这批案件,责成民一庭处理案件。刘欣接手后放弃了周末的休息,带领干警仔细研究案情,发现该煤矿已经破产,矿主不知去向。为了矿工兄弟能过一个好年,他加班加点调查矿主的行踪,最终在一个亲戚家发现了他。一开始他还不配合,称自己没有钱,爱咋咋地。刘欣就在他亲戚家苦口婆心的劝说他,一开始当事人的对立情绪很严重,只能暂时放弃劝说。之后的几天刘欣几乎天天往他亲戚家去,用各种手段劝说。最后该矿主被刘欣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,同意配合。最终法院将该煤矿顺利拍卖,用所得款项为矿工兄弟们发放了工资,让矿工兄弟们过上了一个好年。看到他们领着工资开心的回家了,刘欣的心中真是比过年还要高兴。
家家有本难念的经,民一庭因为工作职能,经常要面对家长里短,可是“清官难断家务事”,因此很多案件都是两头困难。付老太已经70多岁了,去年来到法院起诉她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。原来,三个儿子都在外地,女儿也住在鸡冠区,不在她身边。付老太认为儿女不来看她,没有尽到赡养义务,将三个子女告上法庭。刘欣同志接手案件后,立即与被告进行了联系。开始的时候被告情绪对立严重,认为“家丑不可外扬”,去法院打官司丢了他们的脸,因此拒不到法院调解。刘欣见被告对立情绪严重便提出去他们的家中进行调解,几次协商后被告同意刘欣来他的居住地进行调解。前几次去都没找到被告,刘欣不辞辛苦,多次奔波,终于找到了被告。被告辩称付老太离婚后又找了个后老伴,对几个孩子不好,因此他们都有怨气。刘欣了解到这个情况后,对他们晓之以理,动之以情。不管怎么说老人都是他们的母亲,子女都应尽到赡养义务。刘欣还帮助他们回忆小时候和母亲在一起的温馨画面,呀呀学语时母亲对他们的耐心呵护。经过几番的讲解和劝说后,被告幡然醒悟,当场流泪,说自己的行为不对,应该多关心母亲,对母亲尽到赡养义务。最后两方签署了调解协议,儿女每月都来看望父母。达成调解协议的双方都非常高兴,对刘欣表示很感激,认为如果没有刘欣法官的话,家里的矛盾不知道还要积攒到什么时候,到时候越来越深就不好办了。看着这母慈子孝的画面,刘欣觉得受再多的苦也值了。
基层法院案件多,但是办案人员少,审判力量严重不足,为了尽快办理案件,给人民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,每当立案庭送来案件,他总是主动承担时间最紧、案情最棘手、矛盾最突出的骨头案件,为了办理案件他周六周日也经常加班。在他的带动下,民一庭全体干警都主动向刘欣学习,经常加班工作。几年来他带领民事审判一庭的全体干警年审结案件500件以上,每个审判人员平均结案100件以上,案件的调撤率达到90%以上,判决案件服判息诉率达到75%以上,以上数据均在全院名列前茅。因为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,导致了刘欣的身体情况不是很好,经常带病坚持在审判工作一线,他的办公桌上各种治疗药物长伴左右,而且由于要加班加点,他也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。他曾说过他自己感觉很对不起家里人,可是为了心爱的审判事业,他无怨无悔,每每看到当事人解决了困难开心的表情,他就有一种无法言明的成就感。
康德曾经说过: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最能震撼人们的心灵,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;二便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。刘欣同志就是以对党的忠诚、对审判工作的热爱和对人民的真情,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。这样的人生,必定是精彩的!